走进邹城市城前镇西尚河村田源观赏鱼养殖基地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现代化养殖鱼池。鱼池内色彩斑斓的兰寿、泰狮等观赏鱼游弋其间,宛如水中绽放的“活体艺术品”。这些品相优良的观赏鱼,单尾售价最高可达200元,是市场上的“抢手货”。
“我们基地采用的是科学化、集约化养殖模式。从水质调控到饲料投喂,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。”西尚河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秦连波介绍道,“这样培育出来的观赏鱼体态优美、色泽鲜艳。你看,兰寿金鱼头瘤饱满圆润,泰狮尾展飘逸灵动,深受高端玩家和花鸟市场的青睐。”目前,基地年繁育鱼苗60万尾,成鱼1万余尾。
观赏鱼产业的蓬勃发展,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基地已与济南花鸟鱼虫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,年销售收入达到60万元,更直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目前,基地已吸纳14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村民秦永亮感慨道:“以前我得出去打工,照顾家里很不方便。现在好了,在基地上班,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,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。”
展开剩余57%秦连波介绍,观赏鱼产业是村集体经济“破壳”的关键一步。为此,村集体整合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万元和村集体资金20万元,建成4座养殖大棚和2座育苗棚,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增收的“活资产”,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并惠及村民。
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,村里计划着扩大规模。村党支部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,计划分三期扩建20座智能化大棚。这些智能化大棚将配备先进的水质监测、温控和自动投喂系统,实现精准化、智能化养殖。同时,基地还将联合周边村民发展规模化养殖,形成产业集群效应。谈及销售策略,秦连波表示:“基地建好以后,鱼的产量能增长很多,我们想着用好网络直播这个平台来扩展我们的销售渠道。培养我们自己专业的直播团队,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观赏鱼,吸引更多的消费者。”
在观赏鱼产业的带动下,该村正朝着年产值破百万的目标迈进,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,村民的生活更有奔头。这条由“一尾鱼”激活的共富链,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展望未来,秦连波描绘了更广阔的蓝图:“我们正积极推进观赏鱼产业转型升级,规划建设邹城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观赏鱼养殖输出基地。除了养殖销售,我们还会开发与观赏鱼相关的休闲项目,吸引游客前来体验,推动‘养殖+电商+休闲’三产融合,让观赏鱼产业游出更广阔的天地。”
西尚河村的生动实践,为邹城市探索特色产业振兴乡村提供了鲜活样本。这条从鱼池中“游”出的共富之路,不仅点亮了一个村庄的希望,也将为更多乡村发展特色产业、带动共同富裕提供借鉴。
来源:人民网
责任编辑:白梦如
发布于:山东省加杠杆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